合肥律师网

刑法224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签订合同后骗取他人财物如何定罪?)

大家好,这里是秦都检察在线《检察官角度》,一起来关注本期观点:“签订合同后骗取他人财物如何定罪?”

案例:犯罪嫌疑人温某利用伪造的合同骗取被害人信任,并与被害人签订项目合作合同。之后,温某多次以合同施工、打点关系、请客花费为由,骗取被害人42万余元,用于个人挥霍。

对此案情,大家来说说各自的意见吧!!

温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理由是,我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本案中,温某与被害人签订了项目合作合同,事后利用合同的形式,编造理由骗取被害人财物,应当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温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是,虽然温某与被害人签订了合作合同,但该合同只是整个诈骗犯罪的一个环节,温某骗取财物的手段是使用伪造的合同,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而与其签订合作合同。正是由于温某的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因此不能认定其为合同诈骗罪,而应以诈骗罪论处。

看来大家的意见有分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从检察官角度是如何评析呢!

检察官评析

检察官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温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理由有三:

其一,在侵犯客体上,诈骗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简单客体;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制度,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就是为什么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主要原因。

其二,在犯罪客观方面,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诈骗罪的手段多种多样,被害人受骗并非主要基于合同的签订、履行;而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往往实施了与合同约定内容相关的经济活动,即:具有与签订、履行合同相关的筹备、管理、经营活动,该签订、履行合同的行为是导致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而作出财产处理的主要原因。

其三,不能简单以“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来判断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应当考察行为人骗取财物与合同本身的内在联系,只有行为人获取财物是基于合同,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本案中,温某虽然与被害人签订了合同,但并未实施任何与合同有关的经济活动,且最终获得财物与该合同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故不宜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所谓“利用合同”,是指行为人通过签订虚假合同,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交付财物,实现其非法占有目的。“利用合同”是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的关键,被害人陷入了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的,行为人应认定为诈骗罪。

案情结果

最终,温某以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1个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来源: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sunlu@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feilvshifuwu.com/falv/242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